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龙 浏览

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其次,这也是我们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

究其根本原因,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工人没有祖国”,但是工人“本身还是民族的”。这就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由此就可以自然地推导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也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回顾党的历史,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本国化的原则,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帆风顺﹔反之,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一原则,形而上学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败。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把世界性、时代性内容和民族性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必要条件;

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四、马可.波罗的主要事迹是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Ramusio)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Lach,p.35.)。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马可·波罗游记》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转载请注明:甜品网 »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