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渎到光福怎么走

蜜饯果脯 浏览

一、从木渎到光福怎么走

走苏福路直达光福

二、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横瑭街去吴中区光福镇怎么坐几路公交车?打的的话要多少钱,时间多久?

65 1小时51分 20公里,直达,步行980米,全价3.0元

苏州市横塘街道办 步行780米 横塘 65 (经过27站|19.2公里|1小时29分) 光福镇政府步行200米 光福镇

三、中国光福核雕是哪一年评为非遗的

核雕技艺从明代开始,走过了发展→繁盛→衰退的历史阶段,由于改革开放,二十一世纪才走上了复苏时期。但由于核雕市场萎缩,消费群体缩小,技艺流失等原因,从事核雕的艺人还是很少,核雕技艺亟待保护。

光福核雕是苏州核雕业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份;苏州核雕刻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吴中区的光福镇,以光福的舟山村为最集中,其次是光福镇周边村落;还有邻近乡镇如:东渚,胥口,藏书等地。

舟山村的核雕刻从业人员据粗略统计有上千人之多;新建了核雕城,成立了核雕行业协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光福周边村落核雕从业人员大约有数百人之多.

光福核雕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当时核雕刻只是光福红木雕刻厂中的一个小组;源自光福镇的下辖单位:舟山工艺品厂; 舟山工艺品厂是1970年由钟年福发起并成立任第一任厂长。发起人还有殷小男、殷小妹、须吟笙等人。光福红木雕刻厂的前身是光福木器社,成立于60年代,在1970年由原光福木器社部份人员及乡建筑社部份人员组建光福红木雕刻厂。厂址设立于光福镇茶场旁。于71年成立橄榄核雕刻小组,由须吟笙,钟年福等人负责,光福红木雕刻厂于八十年代未解体。

光福的核雕刻艺人中有一部份就是那时雕刻厂解体后回家自谋生计继续从事核雕刻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陈素英,许忠英,金云玲等;另一部份是当时工厂解体后转行,近几年随着核雕刻市场的兴盛而重操旧业的如:沈元根,姚建康等;还有一部份是属于近几年由于核雕刻行业兴盛后由其它雕刻行业转业过来的如:陆小琴,李建丰等;最后还有一个组成部份就是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也是最近几年新加入核雕业的新手,其中也不乏好手如:邓建学,沈锦等。

光福核雕的技巧以浮雕、圆雕和透雕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核雕形式有三个系列: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所反映的题材一般有四个系列: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汉族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园林系列。精美的核雕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技艺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四、福建福清特产光饼请问有谁知道福清“光饼”两个字的来历?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 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粗最贱的一种。它的原料仅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形状如银元般大。与抹了油加了调料的北京麻酱烧饼、江苏黄桥烧饼等相比,既无档次,又没味道。不过,不可小觑它,这光饼还是大有来头的。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

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饼,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

他们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只只金黄,十分香脆。

福州市区卖光饼的小店,都是门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饼却是由作坊做好分发给小贩去卖。所以,在福清,沿街到处都可见卖光饼的小摊。那小摊上的光饼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头一景。

从前,光饼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风水轮流转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楼、大酒店,也把光饼切个蛤口,夹上糟肉、粉蒸肉、雪里红、苔菜,浇点醋蒜汁,当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点心待客。

谁也不曾想到,光饼还有今日这等的风光。

转载请注明:甜品网 » 从木渎到光福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