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是怎样变迁的?

月饼 浏览

一、月饼是怎样变迁的?

月饼在古时也称“小饼”和“月团”,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扩展资料

月饼注意事项——月饼和粥都会迅速提高血糖,不仅对糖尿病人不适合,对普通人的大脑细胞也不利,还会降低脂肪代谢,容易发胖,建议搭配茶饮去油解腻。

随着养生概念兴起,有些月饼甚至标榜少油、低糖,但即便如此,热量依旧不容小觑,过量食用会导致肠胃油腻、腹胀、消化不良,老年人、儿童吃多容易腹痛、腹泻或呕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月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吃月饼7大禁忌 月饼不宜和粥一起吃

二、月饼的变迁?20字

月饼始于唐朝。北宋俗称“小饼”和“月团”。明朝为全民饮食。现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三、月饼的变迁 (不要在百度或者其他搜索引擎给我复制来哈)

60年月饼变迁(视频)

月饼变迁文字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不过,它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在《水浒传》《金瓶梅》这些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中,有关中秋赏月的宴筵上,还未能见到有关吃月饼的描述,说明当时还没有出现真正的月饼。直到明代的《西湖浏览志余》才有月饼的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也说:“八月十五是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由此推论,月饼,当产生于元明年间。

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了。《燕京岁时记月饼》记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尽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月饼最初在家庭制作。清代袁枚的《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进入市场经济社会后,每年中秋节到来前夕,月饼便大量在市场上出售,且制作越来越精细。饼面上各种图案十分美妙。有“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西施醉月”等等。馅心有豆沙、火腿、甜肉、水果等等,花色品种,十分丰富多彩,成为中秋佳节的一道亮丽的景观。

==========================================

枫舞叶飞并未经历过南宋、明朝、清代,除了搜索实在无法亲历。见谅。

四、月饼在过去叫什么

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

五、月饼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在嫦娥奔月的时候就有了...才怪...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转载请注明:甜品网 » 月饼是怎样变迁的?